由經濟日報社主辦、中國經濟網承辦,主題為“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的第十六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9月11日在北京舉行。圖為蒙牛集團黨委副書記、高級執行總裁李鵬程。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1日訊(記者 佟明彪)9月11日,第十六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在京舉辦,蒙牛集團黨委副書記、高級執行總裁李鵬程在論壇發言中表示,蒙牛從成立至今持續完善“從牧草到奶杯”的全產業鏈質量管理體系,用數字化、智能化手段覆蓋養殖、加工、物流等各個環節,通過全閉環監控生產、全流程動態檢驗,為中國消費者打造一杯放心好奶。
李鵬程表示,乳品企業要想行穩致遠的大前提是要牢牢把住食品安全質量關。要做到這一點,既要有“守責任、守法度”的真敬畏,又要有“強溯源、嚴管控”的真本領。
當前,市場監管總局正在大力推動法治監管、信用監管、智慧監管,鼓勵企業運用數字化手段提升風險防控能力。李鵬程介紹稱,近年來,蒙牛全面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數智化技術,推進全產業鏈數智轉型,搭建起覆蓋全鏈路的信息平臺和貫穿全生命周期的“數字質量管理體系”:
在牧場端,蒙牛廣泛運用智能穿戴、物聯網技術,打破 “奶牛、牧場、乳企和第三方”的信息壁壘,實時上傳奶牛健康數據和原奶指標,實現質量數據實時共享和在線管理,從源頭筑牢食品安全防線。
在生產端,蒙牛在寧夏建成全球液態奶首座“燈塔工廠”,實現戰略、運營與AI決策的深度融合,不僅創造了“100人、100萬噸年產能和100億元年產值”、“三個一百”的全球最高人效比,還實現產品精度提升55%,質量追溯效率從2小時縮短到2分鐘。
在檢驗端,蒙牛突破行業痛點,通過構建“智慧實驗室”體系,實現檢驗任務的自動分派、檢驗項目及方法的自動匹配、檢驗數據的自動傳輸、檢驗結果的自動判定,以及檢驗報告的自動生成,大幅提升檢驗效能和結果的準確性。
在追溯端,蒙牛建成了覆蓋83 個關鍵環節、411個主要信息點的信息化追溯體系,實現牛奶從“牧場到市場”關鍵信息“兩分鐘一鍵追溯”,真正做到“來源可溯、去向可追”。
據悉,憑借在質量數字化領域的不懈探索,蒙牛于2022年、2024年兩次榮獲“全國質量標桿”稱號。同時,在市場監管總局的指導下,承建了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設,積極推動行業標準創新升級。去年,蒙牛還參與承建了市場監管總局重點實驗室,積極服務“加強食品安全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的部署,在乳品質量數智監控技術的探索中積極發揮引領作用。
據李鵬程介紹,未來蒙牛將圍繞三大方面帶動全行業質量數字化建設:
一是拓展物聯網全場景應用,實現牧場、生產、物流全流程智能感知。
二是升級 AI 算法、優化大模型,不斷提升風險預警提前量,強化主動防控。
三是積極響應市場監管總局“共建共治共享”食安治理理念,開放質量數據平臺,聯手上下游及監管機構共建技術標準,推進行業數據互聯互通,以數智化全面賦能奶業振興。
“蒙牛將始終堅決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和食安主體責任,將‘數字質量戰略’不斷向縱深推進,以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讓廣大消費者喝上奶、喝好奶、喝對奶,充分發揮乳業龍頭的引領示范作用,讓‘中國牛奶’成為世界品質的代名詞。”李鵬程如是說。
(責任編輯:李冬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