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1日訊(記者 朱曉倩)由國務院食安辦、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中央網信辦等28部門及經濟日報社主辦,北京市食藥安辦、中國經濟網承辦的2025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今天在京舉行。主場活動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麥爾丹·木蓋提就貫徹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工作成效進行了介紹。
由國務院食安辦、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中央網信辦等28部門及經濟日報社主辦,北京市食藥安辦、中國經濟網承辦的2025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9月11日在京舉行。圖為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麥爾丹·木蓋提。中國經濟網記者 裴小閣/攝
麥爾丹·木蓋提介紹,2023年1月1日新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實施兩年多來,農業農村部堅持把法律貫徹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根本保障,重點抓好6項新制度的落實落地。
一是將農戶全部納入監管。在抓好規模主體的基礎上,各地對農戶基本做到日常巡查全覆蓋,農戶生產的農產品納入監測重點,年均執法超過3000件,徹底改變了過去“抓大放小”的狀況,有效破解了農戶落實農獸藥禁限用規定不到位等問題。
二是對禁用藥物使用從嚴處罰。新法明確對使用禁用藥物行為實施行刑銜接或行政拘留。各地堅持嚴查嚴打,查辦行刑銜接案件400余件,形成有力震懾;對農戶違法使用禁用藥物實施行政拘留,通過發布案例、村內公告警示等手段,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三是對常規藥物殘留超標加強監管。落實新法要求,推進鄉鎮網格化管理,根據生產方式質量安全風險等級實行產地準出分類監管,進一步壓實“最初一公里”監管責任,提升了監管效能,各地辦理常規藥物殘留超標行政執法案件1.2萬余件。
四是全面推行承諾達標合格證。這項制度在新法中有明確規定。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加強對未按規定開證的執法查處,會同市場監管部門加大入市查證力度,目前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已基本應開盡開,收購商主動收取、保存、再次開具承諾證逐步成為常態。
五是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強制性標準制修訂,目前我國農獸藥殘留限量標準超過1.3萬項,是國際食品法典限量數的2倍,覆蓋主要農產品和批準的農獸藥品種。同時,正在加快研究制定一批生產過程管控強制性規范,從“產出來”這個源頭提升質量安全水平。
六是大力發展綠色優質農產品。新法首次將綠色優質農產品寫入法條。農業農村部全力推進,實施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品質提升、消費促進等行動,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達到2.05億畝,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和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達到8.6萬個,“十四五”期間年增長8%以上。推進水果質量分級試點和牛肉品質評價,開啟了農產品品質提升新階段。
(責任編輯:李冬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