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2日訊(記者 魏金金)作為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重要主題論壇之一,2025世界旅游合作與發展大會于11日在京舉辦。會上發布了《世界旅游目的地競爭潛力指數報告(2025)》。該報告由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與亞太旅游協會(PATA)聯合推出,報告從文化吸引力、基礎設施、可持續性等10項標準評估全球城市的旅游競爭潛力,并對前20名城市進行排名,其中北京排名全球第5。
報告指出,今年前20名城市充分展現了城市旅游競爭力的多面性。這些城市的選擇基于十項綜合標準,兼顧準備度(供給端)與游客偏好(需求端),涵蓋基礎設施、文化吸引力、簽證便利性、數字創新、可持續性、宜居性和營銷能力等方面。
根據2025年競爭力排名前20名的城市表現,報告總結出的幾點核心洞察和趨勢,包括:一流的基礎設施依然是競爭力的基石,文化和自然風光依然是吸引全球游客的關鍵,可持續發展正從“增值項”轉變為“必需項”,簽證便利性和政策改革是關鍵推動因素,會展與商務旅游提升全年需求,數字化與智慧旅游正在重塑旅游體驗,物價合理和選擇多樣化可增強目的地吸引力,宜居和安全讓城市更具長期競爭力,新興城市也能靠精準策略脫穎而出等。
報告認為,對于那些希望在未來提升排名或保持領先地位的城市來說,以下是幾點關鍵的政策建議:
一是把文化和遺產放在城市政策的核心位置。城市應在旅游戰略中把文化遺產放在優先級前列,確保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地標與非遺(如地方藝術、手工藝以及飲食傳統)得到可持續的保護、詮釋與傳播。對博物館進行現代化改造、打造特色文化街區,以及舉辦能將傳統文化和現代游客興趣結合起來的節慶活動,這都將有效提升城市競爭力。
二是將旅游提升為城市整體戰略。頭部城市已告別單一部門作戰,把旅游作為全城協同的系統工程,深度嵌入城市發展、交通體系、生態環保與經濟布局的總體規劃。
三是將智慧旅游和可持續發展融入城市制度。城市需要制定政策,鼓勵整合各種數字化旅游工具(比如人工智能導游、實時交通應用)、建設適應氣候變化的基礎設施、發展低碳交通系統,并出臺法規來支持可持續發展的酒店和景點。
四是打造包容又具韌性的旅游經濟。制定旅游政策時,決策者不能只想著怎么吸引游客,更要考慮怎么讓旅游帶來的好處能公平地惠及當地居民、商家和社區。
五是通過靈活舉措和國際合作讓城市旅游永葆活力。城市必須建立一套靈活應變、能夠預見風險并鼓勵創新的政策體系。這包括多元化客源市場,加強會展旅游以托底淡季旅游市場,并將情景規劃納入到旅游戰略中。
報告指出,未來十年能脫穎而出的城市,不會單單只是游客數量多的城市,而是懂得把旅游業當作一個有戰略性、有包容性且面向未來的產業來管理的城市。從追求游客數量到追求游客價值的轉變,需要更精細的政策、更強大的管理體系,以及對高品質、原創性和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堅持。“宜居之地亦宜游”應成為高質量旅游發展的核心信念。
(責任編輯:李冬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