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價格預測模型”為鐵礦石價格走勢研判提供科學支撐,“物流路徑規劃智能體”高效生成兼顧成本與時效的“公鐵水倉”最優組合方案……9月8日,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在供應鏈人工智能創新館內,一系列 AI賦能供應鏈的“廈門解決方案”備受關注。
經濟特區廈門因開放而興,是連接海內外市場的重要窗口。從改革開放之初做貿易起家,一批供應鏈企業在搏擊市場浪潮中逐步成長壯大。目前,廈門市有供應鏈企業2.3萬余家,年營業額超4萬億元。記者觀察發現,近年來,廈門供應鏈企業加速向以AI為核心的數智時代跨越,供應鏈韌性與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從“低買高賣”到“數智創新”
投洽會期間,走進供應鏈人工智能創新館,四塊互動大屏分別展示數據集、模型、智能體與工具鏈廣場。工作人員正演示大宗商品市場分析助手如何解析銅價波動,流暢的邏輯與翔實的報告吸引與會者駐足。
“廈門供應鏈已經邁入3.0時代,這是我們順應全球數智化浪潮的必然選擇,也是應對全球供應鏈重構挑戰的關鍵舉措。”廈門供應鏈數智創新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海巖說。
供應鏈一端連著產業,一端連著市場。改革開放之初,其仍被視為“低買高賣”的傳統貿易。彼時,廈門依托“港闊水深、終年不凍”的天然良港優勢,疊加經濟特區政策扶持,迅速孵化了一批供應鏈企業。
然而隨著時代發展,單純以信息差賺差價的模式難以為繼,供應鏈必須走向上下游綜合服務的“共贏鏈”。
“以建發、國貿、象嶼為代表的供應鏈頭部企業率先發力,通過收購并購、資源整合推動供應鏈向產業鏈延伸,實現從‘單點服務’到‘全鏈協同’的2.0關鍵跨越。”林海巖說,如今,廈門“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四流合一”模式日臻成熟,“物貿聯動”格局持續深化,成為全國供應鏈發展的重要標桿。
2025年3月,商務部、國家發改委等8部門聯合印發《加快數智供應鏈發展專項行動計劃》。在此背景下,由國貿控股集團牽頭,建發集團、象嶼集團參股的廈門供應鏈數智創新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廈門供應鏈由此邁入3.0時代。
“人工智能技術在供應鏈領域的應用已實現多場景突破,從市場預判到運營優化,再到風險防控,將全方位提升供應鏈的韌性與效率。”廈門國貿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少鏞表示。
市場預測迎來效率革命
在供應鏈人工智能創新館,大宗商品智慧決策鏈、多式聯運智慧物流網等典型應用,直觀展示著AI賦能的生動場景。
在大宗商品智慧決策鏈展區,“鐵礦石價格預測”模型備受關注。大屏幕上,某鐵礦石合約未來三天的價格變化預測曲線清晰呈現,供需、宏觀、金融交易等多維度數據實時更新。
“我國鋼鐵工業高度依賴進口鐵礦石,價格波動對企業影響巨大。過去,價格預測更多依靠專業人員經驗,側重定性評估未來周度及以上行情漲跌趨勢,難以給出明確波動點位參考。”現場技術人員說,如今依托行業大模型推理能力,結合多維度數據測算,鐵礦石價格漲跌趨勢準確率提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為鋼鐵企業采購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市場預測是供應鏈企業抵御市場波動、實現高效運營的“導航儀”。高少鏞表示,人工智能的應用,將給價格預測帶來更多科學視角,通過綜合氣象、地緣政治、市場供需等變化,能夠有效降低對未來市場預測的偏差。
2025年,國家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在廈門落地,為廈門供應鏈數智化發展再添“引擎”。
“我們正聯合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廈門大學等頂尖科研力量,以及華為、中遠海運、中外運等生態伙伴,打造集數據、模型、場景于一體的核心服務能力,為AI技術在供應鏈領域的落地夯實基礎。”林海巖說。
“AI在解決大宗貿易中的成本、安全、韌性痛點等問題方面,有廣闊應用前景。”廈門嶼智未來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經理王帆說,通過匯總海量數據,構建AI模型實現產量價格預測、風險管控及物流風險預判,可大大提升決策效率和安全性。
以“數據驅動”鍛造供應鏈韌性
“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全球貿易秩序正面臨深度重塑,外部不確定性增加。數智創新正是保障供應鏈安全與韌性的重要支撐。”林海巖說。
在林海巖看來,數智創新的核心是數據。歷經多年發展,廈門供應鏈企業沉淀了海量數據,這將為AI技術運用提供堅實支撐。“廈門供應鏈頭部企業業務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積累了大宗商品從開采、運輸、加工到銷售的全鏈條價格波動數據,公路、鐵路、水運、倉庫等多維度物流運輸時效數據,以及不同季節、不同區域、不同消費群體的市場需求變化數據。這些數據不僅體量龐大,更兼具完整性與時效性。”他說。
以農產品為例,傳統農業“望天吃飯”,但“AI+大數據”賦能后,農產品供應鏈風險變得更加可控。廈門建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東方表示,公司打造的農產品智能化供應鏈管理體系,通過整合全球氣象數據、產區產量數據等多維度信息,構建AI分析模型,實時捕捉市場動態與供應鏈風險,為采購、庫存、分銷等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供應鏈人工智能創新館展區一角,“多式聯運智慧物流網”沙盤前,鋰礦非洲線路和鎳鐵東南亞路線的國際貿易物流路徑智能規劃演示正在進行。成本最優、時效最優等多種方案并列呈現。
“地緣沖突、政策變動和極端天氣持續加劇國際供應鏈的不確定性,我們的模型通過采集并校驗合法運輸信息,結合多種智能體,快速生成多策略路徑規劃方案。”講解員介紹,該系統不僅提供了“運輸方式+節點”的逐段路徑說明、風險累積分布及多維度成本拆解,還能按不同準則生成多條對比路徑,這將大大增強企業應對供應鏈突發狀況的韌性。
“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AI技術應用,推動供應鏈向更智能、更高效、更具韌性的方向發展,努力成為中國全球出海供應鏈合作創新服務產業的‘聚集地’和‘急先鋒’,實現‘鏈’通天下,‘供’贏未來。”林海巖說。
(本報記者吳劍鋒 黃景鴻)
(責任編輯:劉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