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達
前一秒還是熱浪滾滾汗流浹背,后一秒便進入清涼的冰雪世界……剛剛過去的暑期文旅市場,不少游客體驗到由夏入冬“瞬間切換”的舒爽。
戶外驕陽似火,吉林省吉林市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場的百米霧凇實驗室內卻是一片粉妝玉砌,松柳枝條凝霜掛雪,宛如萬條銀絲垂墜。借助科技手段,吉林霧凇這一氣候奇觀被“搬進”室內,也為研究霧凇生成規律提供了支撐。賞雪之外,反季滑雪也成為避暑新寵,南北方不少雪場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制冷、液氮輔助速冷等環保“黑科技”,實現環保與創新有機結合。
游客們不用再等到冬天看雪,而是熱衷于“夏日玩雪”“四季賞雪”。被視為“冬季限定”的冰雪項目,緣何呈現“反季熱潮”?
從供給側看,當前不少冰雪項目經營主體正積極探索反季運營。為何要反季運營?這與經濟學中的資源配置理論有關。資源配置,是研究社會有限資源在不同用途、主體之間優化分配的理論,其核心在于通過一定的機制,實現資源利用的優化組合,使有限的資源取得最佳效益。
以滑雪場為例,一個大型雪場從開發建設到纜車、造雪設備等硬件配置,再到雪道維護、服務配套、人員培訓等,年均運營成本往往超過億元,屬于重資產投入。而我國雪場的黃金運營期通常只有3個月至5個月,“一季養三季”成為常態,淡季設施閑置率高、經營壓力大,是普遍存在的難題。
四季運營,也是一個世界性的滑雪產業話題。滑雪場如何在淡季吸引游客,解決資源閑置、營收增長緩慢等問題,是轉型的關鍵。我國不少雪場正嘗試通過盤活存量、做優增量,實現資源的更優配置與利用。
北方很多滑雪場選擇利用既有山地資源進行避暑度假、娛樂體驗項目開發。如吉林松花湖度假區滑雪場依托山地資源,打造花海美景、森林穿越、纜車觀光、帳篷露營等休閑娛樂項目。河北崇禮多座滑雪場開啟四季運營模式,開發徒步露營、越野跑、山地車等項目,實現冬奧資源向多元消費場景轉化。
從中央到地方,多項支持政策持續發力,也在助推各地做優增量,激發冰雪經濟活力,促進文商旅體融合發展。浙江因地制宜建設室內滑雪場和高山滑雪場,帶動雪場配套酒店和餐飲訂單增長。上海耀雪冰雪世界創新推出全國首個室內雪場京劇主題滑雪秀,創新融合冰雪運動與國粹藝術。南方城市積極探索“室內滑雪+商業綜合體”模式,并運用VR/AR等數字技術增強冰雪運動體驗,帶動冰雪消費。
從需求側看,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高溫頻發,催生了更強烈的避暑需求。炎炎烈日與清涼冰雪形成場景反差,對消費者而言,“冰火兩重天”的體驗充滿話題性,也成為社交平臺的熱門內容。年輕人熱衷打卡分享“夏季玩雪”經歷,更多家庭則青睞“避暑+親子露營”“避暑+研學”等方式。物以稀為貴,南方消費者對冰雪避暑的需求尤為強烈。供需兩旺,助推冰雪經濟反季掀熱潮。
當北方的“冰雪老兵”與南方的“造雪新貴”形成產業共同體,當新疆阿勒泰的傳統毛皮滑雪板與杭州亞運會的數字孿生技術相遇,無論是技術升級、場景創新,還是服務優化、業態融合,只有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協同發力,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不斷提升供給和需求的適配性,方能從更深層次挖掘消費潛能,最終實現從“冰雪資源”到“經濟熱浪”的價值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