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電外送”是我國能源轉型和區域協調發展的生動實踐。從2010年啟動至今,新疆已建成5條外送通道,外送電量從3億千瓦時增長到2024年的1267億千瓦時。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新疆電力外送也面臨著電網建設、市場競爭、綠電消納等多方面的挑戰,需要加強統籌協調,多措并舉,確保送得出、用得好。
優化電力外送機制,加強與受端省份合作。當前,受經濟形勢、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部分省份的電力需求增速放緩,導致電力市場一定程度上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時,各地都在積極發展新能源項目,如何提升電力外送的質量和效益以增強競爭優勢,是新疆面臨的重要挑戰。進一步優化電力外送機制,有助于提升新疆電力的市場競爭力。此外,還應進一步拓展電力外送市場,擴大電力外送范圍。
加快儲能技術創新應用,進一步解決新能源消納難題。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深入推進,新疆區域新能源裝機呈現爆發式增長,但受用電負荷增速放緩、調節資源不足等因素影響,消納壓力逐步加大。盡管隨著外送通道陸續建成投產以及儲能項目不斷落地,這一狀況有望得到改善,但仍需從宏觀層面統籌協調新能源資源開發與送出通道布局。要繼續加快新型儲能項目建設,積極打造多能互補示范工程,推動風光水儲協同優化,提升能源供給穩定性。同時,出臺一系列支持儲能項目發展的政策,增加對儲能項目的補貼力度,鼓勵企業研究大規模大容量高效儲能關鍵技術,提高儲能系統的性能和可靠性。此外,還要加強區域合作,共同推動儲能技術的研發和多元化應用。
持續加大電網建設投入,提升智能化水平。面對新能源發電快速增長和遠距離輸送的需求,電網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面臨更高要求。因此,要不斷提升電網的智能化水平,比如智能調度、故障預警、智能交易等,加大電網建設投入,優化電網布局,確保電力輸送的安全與穩定,降低運維成本,提升運行效率。(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耿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