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一家鋰電池材料生產車間內,一臺氣流粉碎機正在高速運轉。微米級正極材料粉體如流云奔涌,經過精密分級篩選,最終轉化為粒徑均勻的超細粉末。具備先進鋰電材料加工技術的粉碎機,正是由位于山東濰坊安丘市的山東埃爾派粉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汽車動力電池需求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鋰電材料性能決定著電池的能量密度與安全性,而材料加工裝備則是關鍵的“幕后功臣”。作為國內最早錨定材料加工裝備賽道的企業之一,埃爾派堅持自主創新,專注于超細超純粉碎與分級研究、粉體形狀控制與選擇性粉碎、粉體表面改性以及粉體工程設備的系統集成,推出氣流粉碎機、機械粉碎機、氣流分級機等產品,應用于電池材料等多個領域。
“鋰電材料加工的難點,在于攻克‘三超’難題,即超細、超純、超精粒徑分布?!卑柵啥麻L張景杰介紹,正極材料需粉碎至微米級甚至亞微米級才能保障電池充放電效率和容量,PPB級的雜質混入可能引發電池安全性下降,粒徑分布偏差則影響電池性能和一致性。
埃爾派研發團隊以“敢啃硬骨頭”的魄力,向核心技術發起沖擊。他們不斷突破流場模擬、分級輪設計、超純防護、系統集成等技術難題,歷經無數次實驗,成功推出自主研發的MQW系列超細大型氣流粉碎機,時產可達3000千克,成功實現了技術突破。
在埃爾派2000多平方米的研發中心實驗室,擺放著上百臺不同類別、規格、型號的試驗儀器和設備,可以為客戶提供各種實驗驗證,還能優化產品與工藝。
專業的研發團隊和研發平臺,是埃爾派粉體保持技術領先的關鍵。“我們組建了80余人的研發團隊,占員工總數的20%以上,還聘請多名專家學者組成‘智囊團’。”埃爾派總經理劉文偉介紹,公司現已建成鋰電池超細加工研究室、高新材料超細加工研究中心等5個省級研發平臺,擁有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100余項,研發范圍覆蓋氣流粉碎、分級、包覆等全鏈條技術。每年,公司將5%以上的營業收入投入研發,“灌溉”技術沃土。
過硬的品質,讓埃爾派成為全球知名企業的“優選伙伴”,目前,公司客戶包括多家世界500強企業。“這些公司選擇我們,不僅因為我們的技術領先,更因為我們能提供從工藝設計到設備維護的全生命周期服務。”張景杰說。
如今,埃爾派的產品已遠銷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從電池材料到半導體材料,從生物醫藥到航空航天領域,其超細粉碎技術正在助力多個產業升級。公司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山東省瞪羚企業等多項榮譽。
面向未來,埃爾派的發展布局更加深遠。依托技術優勢,公司正跨界攻關生物基材料技術,研發的以竹代塑功能填料在可降解塑料等領域取得突破;針對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新技術成立的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已啟動3項關鍵設備研發工作?!啊p碳’目標下,新能源產業正迎來快速增長。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更精密的裝備讓每一份材料都發揮最大價值,助力我國新能源產業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睆埦敖苷f。(經濟日報記者 王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