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歌迷專列”助力演唱會經濟發展、大連市打造“跟著演唱會游美麗大連”城市文旅IP……一段時間以來,各地文旅消費持續升溫,演藝活動推陳出新,大型演唱會熱度十足。
演唱會作為重要的文化消費形式,在國內經濟發展、文化消費升級以及人們對娛樂多樣化需求推動下,逐漸成為推動城市消費增長的重要引擎。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2024年全國演出市場簡報》,2024年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會票房收入296.36億元,占全年演出票房收入的51.14%,觀演人次超2900萬,成為演出市場票房最為突出的品類。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7月份,全國演唱會票房收入129.82億元,同比增長46.11%,觀演人次為1825.8萬,同比增長53.01%。
多地政府通過簡化審批流程、提供政策支持、提升保障服務等措施,吸引演唱會落地,以促進消費。例如,南京市多個部門共同發起“跟著演出(賽事)游南京 樂享‘1+3’優惠活動”,觀眾憑觀演觀賽票據即可享受南京市域內景區景點、住宿餐飲、商場購物等三重優惠;太原市政府通過提供免費接駁服務、開通“歌迷專列”等服務措施,打造“歌迷之城”。今年全國演唱會市場規模有望持續擴大,未來幾年內繼續保持較高增長,成為文化產業中頗具增長潛力的細分領域之一。
市場繁榮背后,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演唱會制作和營銷方式不能很好順應觀眾多元化需求、舉辦城市承載能力不足、演唱會文化效應沒有持續發揮等。如何變“流量”為“留量”,讓曲終而人不散,成為城市管理者思考的重要課題。
精準分析消費群體特征。要根據演唱會消費特征開發對應產品內容,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演唱會的跨城觀演現象非常普遍,在觀眾觀看演唱會的消費支出中,住宿、餐飲、交通占了很大比例。這說明,演唱會已成為一種綜合性文化體驗和社交活動,消費者愿意為此支付更高成本。
創新應用數字化技術。采用全渠道整合營銷,擴大宣傳覆蓋面,提高營銷效率。構建包括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電商平臺、線下廣告等在內的全渠道營銷矩陣。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術,改變演唱會的制作與互動方式,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和個性化服務。探索使用沉浸式體驗技術和全息投影,重塑演唱會觀看方式,為傳統演唱會注入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挖掘凝練文化內核。演唱會的組織者和創作者要不斷給觀眾奉獻高質量、高水平的視覺盛宴,使演唱會成為“身份認同的儀式場域、集體記憶的時空錨點”。演唱會的舉辦城市要借助演唱會在品牌塑造和形象傳播上的獨特價值,因地制宜開發主題性文旅產品和體驗項目,將本地文化推廣到更廣泛的受眾群體。(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任 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