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月12日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中央政法委秘書長訚柏表示,“十四五”期間,法治中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歷史性成就。“目前,有關方面正在起草新一輪法治中國建設規劃,研究下一步法治建設的主要任務措施。”
5年來,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更加有力,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的制度不斷完善,運用法治方式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顯著增強。“十四五”期間,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高質量立法保障高質量發展,取得一系列新的重要成果。
立法為各項事業發展創造良好內外環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介紹,在健全保障改善民生法律制度方面,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等;在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法治保障方面,制定黃河保護法等。
“十四五”期間,全國法院累計受理案件18974.5萬件。其中,一審審結刑事案件523.1萬件,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賀小榮介紹,人民法院著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助推法治經濟建設。5年間,全國法院審結知識產權案件234萬件,保護創新、規制濫權,為創新、創造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加強涉外和海事審判,高標準建設國際商事法庭,加強外商投資司法保護。
如今,調解、仲裁、行政復議等不同解紛方式,讓矛盾糾紛化解更便利更高效。司法部副部長吳言軍介紹,目前全國共有仲裁機構285家,仲裁員6.7萬名。“十四五”期間,全國仲裁機構累計辦理仲裁案件227萬件,總標的額4萬多億元;已調解和解結案64萬件,占案件總數的28%。
針對跨境賭博、“機鬧”等違法犯罪行為,公安部聯合最高檢、最高法等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執法指導意見,助力社會治安向好的態勢持續鞏固。公安部副部長楊維林介紹,公安機關深入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已查糾刑事執法突出問題4.9萬個。
“我們持續推動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全面加強對立案、偵查、審判、執行等活動的法律監督,有力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說。
生態環境領域是檢察公益訴訟自試點到全面實施以來實踐中辦案規模最大、辦案成效最好的法定領域。“十四五”期間,檢察機關共辦理生態環境領域公益訴訟案件34.8萬件,其中90%是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經濟日報記者 李萬祥)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