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傳承英烈精神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楊根思連”戰士肖榮基與戰友們昂首走過天安門廣場,這是對一名軍人最高規格的檢閱,也是無比光榮的使命。
2022年9月,剛滿18歲的肖榮基踏入軍營。憑借優異表現,肖榮基先后獲評“優秀新兵”、“四有”優秀士兵,還擔任了“楊根思班”第36任班長。2025年初,他因表現優異榮立個人三等功。
作為“楊根思連”第6986名戰士,肖榮基對第一次參加晚點名的情景印象深刻:指導員點名“楊根思”,全連官兵齊聲答“到”。肖榮基說,這一精神的傳承讓他深受感動。
“受閱無上光榮,只要走上閱兵場,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臨行前,他和戰友一起專程到連隊的楊根思廣場向老連長報告,共同重溫“三個不相信”英雄宣言。
“老連長的精神深深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楊根思連’的兵不知道什么叫困難,只知道沖鋒向前。”肖榮基說,盡管受閱訓練辛苦,但只要《分列式進行曲》的音樂響起,腳下就會充滿力量,渾身熱血沸騰。
“此次閱兵是為了紀念抗戰偉大勝利、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讓我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只要國家需要,我會像老連長楊根思一樣,成為他們那樣的英雄。”說到此,肖榮基目光堅定:“我要讓英雄先輩知道,他們用生命守護的祖國安寧繁榮,今后請放心交給我們吧!”(經濟日報記者 姚亞寧)
科學組訓提升訓練質效
“這是我第6次參加閱兵,也是我第5次駕駛裝備方隊頭車通過天安門接受檢閱。”即將年滿50歲的陸軍82集團軍某合成旅一級軍士長丁輝除了駕駛員,今年還有個新身份——所有裝備方隊駕駛教練的總教練。
成了“教練的教練”,丁輝感到責任更重。在今年的閱兵訓練中,受閱裝備更新率高,對教練和駕駛員要求高,把車型訓練融合到一起,達到同步、同時、同間隔的難度不小,要確保所有地面裝備“米秒不差”通過天安門,丁輝覺得壓力更大了。
本次閱兵訓練講求科學、注重實效、不打“疲勞戰”。為了實現最佳參閱效果,官兵們堅持科學組訓。通過科學運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手段,讓參閱部隊的整體訓練質量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
丁輝表示,這次任務在組訓標準、流程和模式上進行了科學規范,同時還利用定位系統、智能評估系統和模擬仿真手段,輔助開展基礎訓練、編隊訓練和考核評估等,為受閱部隊節省了訓練時間,提高了訓練質效。
“這次閱兵具有紀念意義,更重要的是傳承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精神。秉持著這種精神,我們把受閱準備當作實戰演練。”丁輝說。(經濟日報記者 朱雙健)
米秒不差展示巾幗風采
9月3日上午,湛藍的天幕下,陣陣轟鳴聲由遠漸近,空軍航空兵某旅女飛行員康凱駕駛人民空軍主力戰機,從天安門廣場呼嘯飛過,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閱兵,能夠駕駛先進戰機飛過天安門廣場,展現新時代女飛行員風采,我感到無比光榮。”康凱自豪地說。為了準備此次任務,她始終瞄準“米秒不差”的最高標準,堅持地面苦練、空中精飛,每個架次結束后第一時間復盤總結,不斷錘煉穩定的心理素質和過硬的技術水平。
作為我國首批雙學士殲擊機女飛行員,康凱先后參加了多項演習演訓任務,榮立三等功1次。“我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父親曾在某次作戰中榮立一等功,我名字中的‘凱’字便有‘凱旋’的寓意。”康凱說,受父輩影響,她從小便有濃厚的軍人情結。高中畢業后,康凱成功通過招飛選拔。在航校學習時,她刻苦學習航空理論、認真參加初高教機訓練。分配至作戰部隊后,她加緊訓練,很快便完成新機改裝,并交出了該型戰機改裝課目全優的好成績,成為一名合格的女殲擊機飛行員。
近年來,康凱所在的部隊換裝國產新型戰機。“面對機型和訓練大綱的雙重‘跨代’,面對新型戰機大載荷對女飛行員身體素質提出的高標準,我沒有打退堂鼓。”康凱說,為了迎接挑戰,她努力提升戰術技能,多次高標準處置異常空情。
1952年,中國空軍首批女飛行員駕駛里-2運輸機飛過天安門廣場;2012年,中央軍委在北京舉行盛大儀式,慶祝空軍第一批女飛行員首飛60周年。“我很榮幸參與了那次活動。看著已是耄耋之年的她們興奮地講述著飛行歲月,回憶起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時的熱淚盈眶,那種使命感令我動容。”康凱說。(經濟日報記者 姚亞寧)
列陣蒼穹守護壯美河山
戰鷹呼嘯,列陣蒼穹。成為飛行員是魏星兒時的夢想。如今,他已成為航空兵部隊的“明星”。憑借扎實的飛行技術和過硬的心理素質,三次參加“金飛鏢”考核均斬獲獎杯。
從航校畢業后,魏星就加入了有著光輝歷史的“神威大隊”,成為一名轟炸機飛行員。近年來,魏星和戰友心無旁騖投身于實戰化訓練。手握國之重器,他們深知戰機航跡延伸到哪里,實力就能拓展至哪里。
在魏星看來,閱兵任務與“金飛鏢”考核相比,對飛行技能、標準程序、機組協同、應急處置等要求更嚴、標準更高,更注重飛行操作穩定性和綜合協調能力。雖然閱兵任務具有特殊性,但歸根結底考驗的還是對戰機的操縱能力。為了提高操縱動作的精準度,每次飛行都全程錄像,結束后結合成績判讀參數,堅持從每一桿每一舵抓細節,“一米一米訓、一秒一秒練”。
“每次想到駕駛戰鷹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總會熱血沸騰、熱淚盈眶。”魏星動情地說,“以最高標準、最佳效果接受檢閱,向全世界展現神威之師的過硬形象,用戰機守護祖國的壯美河山!”(經濟日報記者 朱雙健)
斗志昂揚走出颯爽英姿
“今年是我第一次參加閱兵,我感到無上光榮。”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的王冉冉激動地說。作為首批儀仗女兵,今年接到任務后她主動請纓帶隊出征,誓以最高標準實現心中的“閱兵夢”,展示中國女兵的颯爽英姿。
“訓練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和男兵一個標準訓練,一樣的踢腿高度、一樣的步幅步速,實現方隊的整齊劃一、步調一致。”王冉冉說。
使命在肩,責重如山。作為女兵中隊的中隊長,王冉冉認真履行職責。她一遍遍地在稿紙上畫圖、定點,告訴隊員們變換隊形的新方法,直到全部隊員呈現出最佳的轉場效果。在本次備戰閱兵的過程中,王冉冉是女兵最后一個排面的排尾兵。王冉冉積極創新訓練方法,不斷總結特點規律,以過硬的隊列素養確保收好尾、兜住底。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革命軍人和受閱官兵中的一員,我在訓練過程中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輩們的英雄氣概。我也始終要求自己,要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和最高的標準走過天安門廣場,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向革命先輩們獻禮致敬。”王冉冉說。(經濟日報記者 姚亞寧)
昂首闊步緊跟時代浪潮
“參加閱兵是每個中國軍人的夢想,昂首闊步走過天安門廣場,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我很榮幸。”談到參加閱兵感受時,2012年入伍的馬超群說。以聯勤女兵的身份亮相閱兵式,她覺得十分自豪,也深感責任重大。
2022年于海軍軍醫大學博士畢業的她,是北部戰區總醫院心血管內科的一名主治醫師,除了心血管內科急重癥診治的臨床工作之外,她還積極開展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分子機制和預防手段的研究。
伴隨著強軍興軍的時代浪潮,現代化的軍醫使命任務也在不斷拓展、更新。一次受閱終生光榮。馬超群表示,自己將把這份光榮投入職業生涯中,扎實積累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斷提升綜合素質,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軍醫,在新時代的強軍征程中,要以精湛的專業素養、高尚的職業操守、貼心的服務意識和堅定的使命擔當為指引,為實現強軍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經濟日報記者 朱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