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貴陽8月30日訊(記者宋雅靜) 28日下午,國家數據局在貴陽市成功舉辦2025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數據基礎設施主題交流活動”。活動匯聚政產學研用多方代表,通過主題報告、成果發布等環節,共探數據基礎設施與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路徑,助力數據要素價值釋放。

數據基礎設施主題交流活動現場。中國經濟網宋雅靜/攝
多方嘉賓齊聚,錨定發展核心方向
活動現場,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烈宏,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永英,國家數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夏冰,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陳建峰,國防科技大學教授王懷民等嘉賓出席,為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把脈定向。

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致辭。
劉烈宏指出,國家數據基礎設施正在逐步形成以釋放數據價值為目標,以網絡為支撐,以算力為底座,以數據流通利用設施建設為重點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面向“十五五”,國家數據局將進一步聚焦高質量的標準構建、大規模的設施部署、市場化的生態運營,持續打造便捷高效、自主安全、世界領先的國家級數據基礎設施,有效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永英致辭。
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永英介紹,2025 年上半年貴州GDP增長5.3%,在建和投用重點數據中心49個,智算占比、國產化率超90%,建成全球首條400G全光網算力通道,“算力券”政策降低企業用算成本,誠邀各方深化合作共享數字紅利。
專家獻策,破解綠色算力與軟件難題
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陳建峰以《數據基礎設施——綠色數據中心創新發展》為題指出,2024年我國算力總耗電量達3000多億度,預計2030年占比將超13%。其團隊研發的浸沒式液冷技術實現1.065PUE,建成國家首個兆瓦級示范項目,節電超40%且不受地理限制,為“東數西算”與“熱數據”就地計算互補提供支撐。

陳建峰作主旨演講。
國防科技大學教授王懷民圍繞《數據基礎設施核心軟件體系》提出“云際計算”理念,建議通過對等協作機制連接分散算力資源,構建統一操作環境。目前該系統已適配十多種算力資源,部署21個節點,納管超900個算力中心,未來將形成算力使用效率宏觀指標體系。

王懷民作主旨演講。
行業代表分享,解鎖建設新路徑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指出,數據基礎設施需解決 “連接”與“流通”問題,國家數據局“三統一”(統一目錄標識、身份登記、接口要求)為數據連接奠基,6條技術路線逐步收斂融合,未來將支撐AI大模型開發與“人工智能 +”場景落地。

余曉暉作主旨演講。
國家信息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徐強提出算力網建設“三個五”思路:從算力普惠、綠色發展等五維度考量,以適度超前布局等五思路推進,突破算力供給、服務效能等五議題,推動算力集聚化、協同化、綠色化發展。

徐強作主旨演講。
國家數據發展研究院院長胡堅波介紹“四個維度、三個層級、60個指標”監測體系,覆蓋互聯互通、生態運營等維度,已落地16省25市,實現設施“建好、管好、用好”。

劉東作主旨演講。
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主任劉東呼吁構建全球互聯互通設施,依托開放數據空間網絡解決跨域跨境數據流通,通過標準化連接器打破數據孤島,目前已在醫療、科研領域試點。
地方實踐分享,提供建設樣板
貴州省數據局副局長江陽分享 “五大舉措”:政策先行明確路線,建成49個數據中心、算力超92Eflops,構建“3秒、10毫秒、20毫秒”時延圈,算力調度平臺升級至3.2版本并與國家平臺互聯,在影視、工業等領域落地應用。

江陽作主旨演講。
江蘇省數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萬軍介紹“1+2+N+X”數據流通架構,全省算力達61.54Eflops,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11.8%。下一步將通過“一局一中心一集團”機制完善制度,推進算力平臺與國家互聯,南京、蘇州已形成35個數據流通典型場景。

王萬軍作主旨演講。
三大成果發布,算力網建設邁新階
此外,活動發布三項重要成果:一是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監測調度試驗驗證平臺,由21家單位10個月攻關建成,為算力設施建設里程碑;二是國家數據基礎設施第二批先行先試工作,確定65個承擔主體,覆蓋80%以上?。▍^、市)及15個重點領域;三是數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成效與典型案例,通過視頻展示跨領域融合成果,為行業提供標桿。

發布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監測調度試驗驗證平臺。

國家數據基礎設施第二批先行先試工作,確定65個承擔主體。
此次活動凝聚各方共識,明確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路徑。隨著成果落地,將推動數據要素高效流動,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