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培育壯大冰雪經濟”,深入實施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略,鞏固和擴大“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這一國家層面的重磅部署,為南方省份發展冰雪經濟注入了強勁動力。地處華中腹地的湖北,正以其獨特的探索與實踐證明,冰雪運動不只是北方的專利,南方人不僅能愛上滑雪,更能在政策引導、市場培育與地域特色融合中,走出一條獨特的冰雪經濟發展之路。
湖北的冰雪經濟突圍,始于對自身資源的清醒認知與超前規劃。盡管缺少北方的天然雪源與漫長雪期,但湖北依托依托鄂西山地、神農架、恩施、宜昌等海拔較高地區的地理優勢,憑借南方不可多得的自然冰雪資源,大力發展室外冰雪場地;同時,結合城市居民消費需求,依靠大型商場強大的接待能力和豐富的客流量,培育了規模和數量可觀的全年無休室內滑雪場館,極大推動了滑雪運動在湖北的普及,形成了室外室內互補發展的冰雪運動推廣網絡。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2024年發布的《大眾冰雪消費市場研究報告》,湖北的冰雪場館數量為41個,位居華中地區首位。從武漢武商夢時代室內滑雪場到恩施綠蔥坡戶外雪場,從神農架國際滑雪場到宜昌多個冰雪綜合體,湖北構建起全季節、廣覆蓋的冰雪產業格局。2023-2024年雪季,僅恩施州和神農架林區就接待游客128.49萬人次,同比增長39.36%,印證了冰雪運動在南方的巨大市場潛力。
在硬件設施布局的同時,湖北還特別注重提升服務體驗,并巧妙地將本地特色融入冰雪產業中。一方面通過發放億元文旅惠民券、推出住滑套票、學生體驗票等優惠措施,降低參與門檻,培養消費習慣;另一方面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打造“冰雪+民俗”“冰雪+溫泉”“冰雪+三國文化”等融合產品。襄陽的三國文化冰雪游、咸寧的“溫泉+滑雪”組合、恩施的冰雪與土家族文化體驗,這些創新嘗試打破了冰雪運動的同質化競爭,形成了具有鮮明湖北印記的冰雪消費體驗。武漢冰雪中心通過8小時直播實現GMV突破120萬元的業績,更是展現了數字技術賦能冰雪經濟的巨大潛力。
盡管成效顯著,湖北冰雪經濟發展仍面臨自然條件限制、消費習慣培養、專業人才不足等挑戰。對此,湖北通過技術手段彌補自然短板,大力發展室內滑雪場和人工造雪技術;通過“十萬學生上冰雪”等計劃推動冰雪運動進校園,從小培養青少年對冰雪的認知與興趣;更通過政策引導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引入專業運營團隊,提升產業運營效率。這些舉措正在逐步破解南方發展冰雪經濟的共性難題,為其他地區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冰雪運動的南下之旅,不只是地理上的空間擴展,更是文化層面的深度融合與產業模式的創新探索。當冰雪遇上荊楚文化,當北國風光融入南方生活,湖北正在書寫一段關于冰雪經濟的全新敘事。從國家戰略的宏觀布局到湖北實踐的微觀創新,從基礎設施的硬件建設到文化融合的軟性賦能,中國冰雪經濟正迎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時代”。而這條南方冰雪之路的成功,最終將不在于我們擁有了多少雪場,而在于我們讓多少人在溫暖南方愛上了冰雪的溫度。
作者:王冉(武漢市江漢區“西北湖學社”團隊、區商務局)
(責任編輯: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