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決勝收官‘十四五’謀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聞發布會。會上重磅宣布,湖北已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經濟增長總量指標,經濟總量成功躍上6萬億元新臺階。這一成績的背后,是湖北一系列充滿智慧與前瞻性的發展理念在持續發力。
算好“綠色賬本”,將生態約束轉換為發展優勢。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落戶湖北,全省碳市場累計成交額超過102億元,占全國41.5%、穩居首位。這一成績的背后是湖北省堅持保護生態、綠色發展的決心。用將長江、漢江、清江段15公里范圍內478家化工企業全部“關改搬轉”的壯士斷腕,換來長江干流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及以上,江豚數量也達到1249頭,長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發展。湖北堅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斷探索制度創新,加速生態資源向經濟優勢的轉化進程,為可持續發展注入不斷動力。
串好區域協調鏈,讓區位優勢激發澎湃動力。湖北省委聚焦區域協同發展,通過規劃協同、產業協同、創新協同、開放協同、生態協同,找準定位、用力支撐、錯位發展。目前已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漢襄宜“金三角”1小時高鐵圈即將形成,人才、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的流動將更加高效便捷,產業鏈得以跨市域協同,2024年武漢都市圈經濟總量突破3.6萬億,襄陽、宜昌經濟總量雙雙突破6000億。努力推動中部崛起不再依賴單極膨脹,而是通過基建互聯、協同發展實現多極共振,激活澎湃動力。
抓好特色發展,讓縣域經濟星火燎原。在縣域經濟發展的賽道上,湖北立足自身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全力打造特色產業,激發縣域經濟活力。2025年賽迪全國百強縣,湖北省仙桃、大冶、宜都、潛江等8地上榜,總數全國第四,千億縣實現零的突破,有望達到4個。關鍵在于以特色產業為錨點,在細分領域構建全國性優勢。潛江抓住小龍蝦產業,形成選育、加工、物流、電商、節慶文化的完備產業鏈,“潛江龍蝦、紅遍天下”深入人心。仙桃積極發展非織布產業,聚集上下游企超過2000家,通過“四基地兩中心”推動產業產能、結構、品牌升級,獲評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集群,被譽為“中國非織造布產業名城”,排名百強縣第52位,2024年GDP達到1125.13億元,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典范。
站在6萬億的新起點回望,湖北的發展軌跡恰似長江奔涌,既有驚濤拍岸的魄力,又有靜水深流的智慧。當綠色賬本算清生態與經濟的辯證關系,當區域協同打破行政壁壘的桎梏,當縣域經濟在特色賽道上競相綻放,這片熱土正以實踐詮釋著“發展是硬道理”的時代內涵。歷史從不眷顧守成者,未來屬于開拓者,湖北的跨越式發展印證了一個真理,唯有以新發展理念為帆,以改革創新為槳,方能在高質量發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駛向更加遼闊的星辰大海。作者:余海龍(“青蘋果樂園”團隊 )
(責任編輯: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