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經濟日報社主辦,中國經濟網承辦,主題為“尚儉崇信盡責 同心共護食品安全”的第十四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11月28日在京舉辦。中國經濟網記者 裴小閣/攝
11月28日,由經濟日報社主辦,中國經濟網承辦,主題為“尚儉崇信盡責 同心共護食品安全”的第十四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在京舉辦,監管部門、企業主體和新聞媒體共聚一堂,為推動食品安全治理、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建言獻策。
“我國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之高、法治建設之快、政策措施之嚴、改革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柳軍在論壇上表示,在各地區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食品安全法治體系更加健全完善,監管執法更加嚴格規范,責任落實更加精準有力,牢牢守住了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線。
隨著我國食品工業快速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大量涌現,食品安全新挑戰也隨之出現。如何構建食品安全主動防控體系,是整個食品產業鏈條上,特別是監管部門的重點關注方向。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司司長馬純良指出,食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從源頭抓起。“有好的原料才能生產出好的食品,要加強種養殖基地的建設,優化原料供給與生產加工的產業布局,要完善上游原料、質量安全的管控措施,強化從源頭對產品品質的把控,同時要統籌國際與國內兩個市場,推動供應鏈的多元化,保證產業鏈的經濟性和安全性,增強產業韌性。”馬純良司長如是說。
此次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龐國芳著重介紹了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信息化工作,“如何把物質標準轉化為數字標準?就是為農藥創建電子身份證。農藥就和人一樣,有了自己的身份證,走到哪都可以用統一的電子身份證來識別這種東西。”在龐國芳院士帶領下,他的團隊建立了多項農獸藥殘留檢測技術國家標準,農藥殘留檢測信息化技術也已得到廣泛應用。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作為食品生產企業,如何在經營過程中堅守安全的底線,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強調了質量文化的重要性。“我們提出質量不妥協、價值觀不妥協、執行不妥協、產品不妥協。”盧敏放表示,沒有質量,企業所有的業績都是零。“在產品成本、出產率、員工考核,和質量之間的選擇,就是質量文化的真正踐行。”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食品安全是關系到老百姓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民生大事,在健康美好生活的追尋上,食品行業的參與者和消費者,將同心共護食品安全的美好愿景。(中國經濟網記者關婧)
(責任編輯:李冬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