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8日訊(記者 華青劍)由經濟日報社主辦,中國經濟網承辦,主題為“尚儉崇信盡責 同心共護食品安全”的第十四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11月28日在京舉辦。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會長李懷林表示,在食品領域,現在就是要進一步提升消費者對中國制造、中國食品安全的信心。

由經濟日報社主辦,中國經濟網承辦,主題為“尚儉崇信盡責 同心共護食品安全”的第十四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11月28日在京舉辦。圖為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會長李懷林發言。中國經濟網記者 裴小閣/攝
在李懷林看來,首先企業要盡責。每一批食品,每一批訂單都要按照法定的程序、規定的標準生產的產品。在食品的配方、配料包括工藝,能夠除知識產權之外、保密之外,要給公眾提供盡量多的披露,要按照食品標簽法規和標簽標準執行,使消費者掌握準確的信息。
其次企業要誠信。誠信是企業的根本,食品產業實際上是良心產業。食品制造者,包括流通領域、供應領域,都得堅持誠信理念,能夠使消費者吃得放心。
第三,能夠正確地引導網絡的信息發布是關鍵。包括加強網絡信息的監管,由于網上平臺的放大效應非常強,一些謠言或者為了一些商業利益的不實信息被夸大等等,這些都不利于建立消費信心。一方面,主播網絡帶貨、食品快送等是新的業態,這種業態要引導疏通,而不是采取堵塞。因此對網絡直播帶貨,還有一些食品的使用者主動在自媒體上分享對食品的營養、安全或者烹飪等等,正確的要引導,應該樹立典型,要用典型引路。另一方面,要打擊一些惡意炒作、歪曲事實的行為。監管部門在法規上能夠加大對這些制造謠言者、謠言傳播者依法進行管理處罰,使他們走到正規的方面。
此外,廣大企業要改變過去“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思維,而是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媒體正確的、科學的傳遞自己產品標準和工藝,能夠起到提振消費者信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