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10 月 1 日起,全國鐵路旅客運輸領域將全面使用電子發票,不再提供紙質報銷憑證。這一消息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在社會上激起層層漣漪。
回首往昔,2020 年 6 月,鐵路部門全面實行電子客票,告別了紙質車票的時代。而自 2024 年 11 月 1 日起,鐵路又開啟了推廣全面數字化電子發票的征程,并設置了 2024 年 11 月 1 日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的過渡期,如今,隨著全面使用電子發票這一時刻的來臨,中國鐵路正式步入全面電子化時代。
對于廣大旅客而言,這一變革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便利。以往,為了獲取紙質報銷憑證,旅客往往需要在火車站排長隊,在自助機前苦苦等待,不僅耗費時間和精力,還可能因不慎丟失憑證而煩惱不已。而現在,在行程結束或者退票、改簽業務辦理之日起的180 日內,旅客只需動動手指,通過鐵路 12306 平臺,或者前往車站售票窗口、自動售票機,就能輕松申請開具電子發票。電子發票不怕丟失、易于保存,隨時可以查詢、下載,極大地提升了旅客的出行體驗。
鐵路部門也充分考慮到了老年人、脫網人士等特殊群體的需求,特意增加了線下申請渠道和購票人(代辦人)開具服務。旅客憑借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在車站獲取 “掃碼開票單” 后,本人或委托他人通過鐵路 12306 App 掃碼即可開具電子發票。購票人(代辦人)還能為乘車人申請開具相關電子發票,這一系列貼心舉措,讓電子發票的推行更加人性化,彰顯了鐵路部門的人文關懷。
從環保角度來看,全面使用電子發票意義非凡。每年,鐵路客運產生的海量紙質報銷憑證,消耗了大量的紙張資源,同時也增加了印刷、運輸、存儲等環節的成本和能源消耗。如今,電子發票全面取代紙質報銷憑證,無疑是對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踐行,有助于減少紙張浪費,降低碳排放,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在數字化時代的浪潮下,鐵路客運全面使用電子發票,也是鐵路部門順應時代發展、推進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一步。電子發票的全面應用,將促使鐵路運輸服務在數字化、智能化的道路上大步邁進,為旅客和單位提供更為高效、便捷、規范、可靠的服務。這不僅提升了鐵路部門自身的運營管理效率,也推動了整個社會的數字化進程。
當然,在電子發票全面推行的過程中,也可能會面臨一些挑戰。比如,部分企業的報銷系統可能尚未完全適應電子發票,需要一定時間來調整和完善;電子發票的數據安全問題也備受關注,鐵路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強技術保障,確保旅客信息和財務數據的安全。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各方的共同努力,這些問題都將得到妥善解決。
鐵路客運全面使用電子發票,是一次惠及廣大旅客、推動行業發展、助力綠色環保的重大變革。它讓我們的出行更加便捷,讓報銷流程更加高效,讓鐵路服務更加貼心。我們期待,在電子發票的推動下,鐵路客運能夠為人們的出行帶來更多驚喜,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何美玲)